這一節要把上一節的“最小意識閉環”(能感、能留、能選、利己)一路放大,走到自然界裡最簡單的神經元與最原始的神經網路。
一、從“會感會選的膜”到“可興奮的膜面”
- 起點:單細胞已能把外界差異(光、化學、機械)寫進膜的張度及閘控,帶著短記憶做選擇。
- 升級:當膜上出現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組合,局部小觸發就會沿膜一串接一串地開關,形成一束可傳播的門控波(等價於一團在膜上跑的張度—通量波)。
- 意義:這就是“興奮性”。它把“很近處的感受”擴大成“能跑遠一點的消息”。許多單細胞和無神經的多細胞(如海綿)都能在表皮一整片上跑出這種“膜上傳令”。
EFT 圖解:興奮波=沿膜的“張度皺褶接力”。張度越利索(回彈快、通道配方順手),波就跑得越快、越穩。
二、從“整片膜的合唱”到“細胞—細胞的接力”
問題:個體做得再好,一旦變成多細胞,跨細胞如何傳?
兩種自然通路:
- 直接通道:細胞之間開縫隙連接(像把兩口小池子的水溝通),電化學波可以直接穿過去,形成一張**“導電表皮”**。
- 化學接力:上游細胞定點釋放分子,下游的受體把它轉回門控改變。這是原型化學突觸:不是隨便潑藥水,而是把“消息”精准投遞到低門檻社區。
自然例子:
- 海綿沒有神經元,但能在全身跑鈣波/電波並引發協調收縮;
- 變形蟲/粘菌等也能用化學波在群體內同步遷移與決策。
EFT 圖解:這些“接點”就是減臨界小島——在那兒,門檻更低,消息更容易過。
三、第一條“神經”:細胞的極化與定向接點
當一類細胞把“接消息的一側”與“發消息的一側”固定分工——受入的枝(樹突)和送出的纜(軸突)——就從面上傳令變成了線上傳令。
關鍵形變:
- 幾何極化:通道、骨架與囊泡分工明確,形成“接—算—發”的內在方向性;
- 軸突樣通道帶:把興奮波裝進一條專用通道(沿線的張度組織得更“緊”),可靠性與距離陡增;
- 專用接點:末端形成化學突觸或電突觸,成為可反復複用的“低門檻跳板”。
自然例子:
- 櫛水母、刺胞動物(如水母、海葵)、水螅等早期分支都出現了散在的神經細胞與彌散神經網,能完成捕食、逃逸、收縮等整體行為;
- 有研究指出,某些類群可能獨立演化出神經元,這恰恰說明“極化+接點”是一條物理上容易被走通的路線。
EFT 圖解:軸突像一條高張度細路,突觸是可控的局部減臨界,把“能留”變成“可學習的門檻”。
四、從“彌散網”到“簡單電路”
網的好處:多條線交匯,出現環與回路,能做“放大、抑制、計時、選擇路由”。
首批電路:
- 起搏環:水母的邊緣有節律中心,按拍放電,整團肌細胞跟拍收縮,形成遊動;
- 反射弧:水螅遇觸發,輸入節點→短中繼→執行節點,一跳到位。
- 學習的雛形:輸入與輸出若經常同拍,突觸的門檻就會被下調(通道密度上調、受體更容易開),下一次更容易過——這就是**“留→選”的結構化**,也就是最早的可塑。
EFT 圖解:重複共振=在接點抽絲加固,門檻降低;長期不用=還絲,門檻升高。記憶變成了可見的門檻地貌。
五、為什麼神經要“長線”“加殼”“分層”
當個體變大、行為更複雜:
- 長線(長軸突):把遠處的“能感”拉到近處“能選”,減少中途的隨機損耗;
- 加殼(髓鞘):相當於給軸突外面提高局部張度的一圈外衣,讓沿線接力更快、更不漏;
- 分層(中樞/外周):把大量接點集中成節點(節、神經節、原始腦),在節點裡做合票、分票,節約線路。
EFT 圖解:這都是在改張度地形與通道幾何:把“路”修直、把“坡”做順,把“網站”的門檻弄得該低就低、該高就高。
六、現實“橋段”:自然界的可見臺階
- 海綿:無神經元,但有跨組織的興奮波與協調收縮,說明“面傳+接力”能完成全身級行為。
- 扁盤動物(Trichoplax):無典型神經元,但有分泌肽的專門細胞組織群體行為,像“化學突觸”的前身。
- 刺胞動物(水螅、水母):出現彌散神經網與節律中心,已具備最簡電路與習慣化等可塑性跡象。
- 櫛水母:擁有神經網與獨特的傳遞分子組合,顯示“極化+接點”的可獨立成路。
- 黏菌/衣藻等無神經系統的協同行為,證明“最小閉環”在細胞—群體層面也能跑通,只是神經網的專用化把效率推高了幾個數量級。
七、一句話對齊 EFT 與傳統說法
- 傳統語言裡,神經元靠動作電位與突觸相連;
- EFT 語言裡,這是沿膜的張度—通量波團在一條高張度線上跑到一個低門檻接點,在那裡把“能留”做成“可塑的能選”。
兩邊對現象的描述一致,只是我們把“材質與地形”畫出來:哪條路更順、哪個接點更松、重複如何把門檻改小。
八、小結:從閉環到神經網的五個臺階
- 興奮性膜把“極近的能感”放大為“能跑的消息”;
- 細胞—細胞接力把“獨唱”變“合唱”;
- 極化與定點接觸把“面上傳令”壓成“線的高速道”;
- 彌散網→原始電路讓“能留—能選”變成可塑的門檻地貌;
- 長線、加殼、分層把“速度、穩定、規模”一起推上來。
從此,意識不再只是“有感—有選”的最小閉環,而是一個能彙聚多源、記住過去、預測下一拍的網路。起點很樸素:一張會被改寫的膜;成品也很樸素:一張被長期雕刻過的門檻地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