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第7章:雜談

這一節要把上一節的“最小意識閉環”(能感、能留、能選、利己)一路放大,走到自然界裡最簡單的神經元最原始的神經網路


一、從“會感會選的膜”到“可興奮的膜面”

EFT 圖解:興奮波=沿膜的“張度皺褶接力”。張度越利索(回彈快、通道配方順手),波就跑得越快、越穩。


二、從“整片膜的合唱”到“細胞—細胞的接力”

問題:個體做得再好,一旦變成多細胞,跨細胞如何傳?

兩種自然通路

自然例子

EFT 圖解:這些“接點”就是減臨界小島——在那兒,門檻更低,消息更容易過。


三、第一條“神經”:細胞的極化與定向接點

當一類細胞把“接消息的一側”與“發消息的一側”固定分工——受入的枝(樹突)和送出的纜(軸突)——就從面上傳令變成了線上傳令

關鍵形變

自然例子

EFT 圖解:軸突像一條高張度細路,突觸是可控的局部減臨界,把“能留”變成“可學習的門檻”。


四、從“彌散網”到“簡單電路”

網的好處:多條線交匯,出現回路,能做“放大、抑制、計時、選擇路由”。

首批電路

EFT 圖解:重複共振=在接點抽絲加固,門檻降低;長期不用=還絲,門檻升高。記憶變成了可見的門檻地貌


五、為什麼神經要“長線”“加殼”“分層”

當個體變大、行為更複雜:

EFT 圖解:這都是在改張度地形通道幾何:把“路”修直、把“坡”做順,把“網站”的門檻弄得該低就低、該高就高。


六、現實“橋段”:自然界的可見臺階


七、一句話對齊 EFT 與傳統說法

兩邊對現象的描述一致,只是我們把“材質與地形”畫出來:哪條路更順、哪個接點更松、重複如何把門檻改小。


八、小結:從閉環到神經網的五個臺階

從此,意識不再只是“有感—有選”的最小閉環,而是一個能彙聚多源、記住過去、預測下一拍的網路。起點很樸素:一張會被改寫的膜;成品也很樸素:一張被長期雕刻過的門檻地圖。